家长对孩子说反话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爸爸发现成绩很差的儿子终于考了个90分,就惊喜地说:“啊呀,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啦!”儿子抬头看了看太阳,觉得莫名其妙。妈妈发现女儿作业上错了几道题,就狠狠地说:“你真是聪明,作业做得这么出色!看你爸爸回来怎么奖励你!”女儿看到妈妈的脸色跟说话的内容完全不对头,一下僧住了,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反话。可是孩子毕竟年纪小,他们很多时候不能理解父母的真正意思,只会根据话语的表面意思行事,结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期望相差甚远。说反话不但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因此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的理解力,让孩子觉得莫名其妙。
一个周末,妈妈和5岁的儿子刘海在客厅玩积木,他们正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做饭的时间到了,就对刘海说:“儿子,妈妈要去做饭了,你自己搭一会儿积木,然后去看书,妈妈做完饭再来陪你玩。”
刘海玩得正欢,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声嚷嚷:“不行,我要妈妈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难道你不想吃饭吗?”“那也不行!”刘海固执地说,表情开始沮丧起来。妈妈生气了,说:“我不是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说完,妈妈气哼哼地走了
刘海见状,索性躺在地板上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刘海怎么一点都不听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果真是刘海听不懂妈妈的话吗?
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刘海肯定是听懂了,但是后来妈妈说:“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这句话刘海真的没有听懂,他认为妈妈真的叫他哭,所以他躺在地上大哭起来。
在成人看来,说反话时的语气可以表明说话者的本意,成人可以轻松理解,但是孩子却不能。如果妈妈看到儿子贪玩,天黑了才回来,便对他说:“哟!你还知道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儿子很可能会转身跑去玩。这一定会搞得妈妈哭笑不得。如果此时妈妈再喊:“站住!”孩子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他会想:“你不是叫我去玩吗?怎么又叫我站住?”
之所以会闹出这样的笑话,错不在孩子,而是因为妈妈不了解小孩子的特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他们听不懂父母说的反话,只会直白地理解话的表意。所以,父母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千万不要用反问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否则,对孩子的教育不会有好的效果。
有一天,妈妈买回一些新鲜的苹果。佳佳很想吃,于是就问妈妈:“妈妈,我想吃苹果。”可是,妈妈那时候正忙于做晚饭,因为今晚佳佳的爸爸要带朋友到家里来吃饭,所以没空给佳佳拿苹果。于是妈妈就对佳佳说:“佳佳,你自己去拿吧,苹果在冰箱里,但是你现在只能吃一个,因为一会儿我们就要吃饭了。”说完,妈妈又到厨房忙碌去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到冰箱里拿莱,发现佳佳不只是吃了一个苹果,还吃了两个香蕉、两个橘子。见女儿不听话,妈妈很生气,她对佳佳说:“你干吗才吃那几个水果呀?干吗不吃完呢?”说完妈妈又到厨房里忙碌去了……
妈妈再次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里只剩下两个苹果,其他水果都已被佳佳吃光了。妈妈又气呼呼地对佳佳说:“干吗还剩两个苹果?为什么不吃完?”没想到佳佳说:“妈妈,我的肚子胀死了,我实在吃不进去了!”妈妈听后又火又恼又无奈……
五六岁以前的孩子,很难听懂或是根本听不懂反话的意思,他们经常会把“反话”当真,做出与父母期待相反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反话,孩子又听不懂,父母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错,反而责怪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非常委屈。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知道该不该听父母的话,他们可能会把一句简单的话理解得面目全非,甚至会怀疑别人的好意。在人际交往中,这样的孩子通常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别人存在怀疑和防范心理,导致自己惶恐不安,也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孩子也会因此烦恼。当孩子经常听到反话,就会认为大人们是在戏弄、欺骗、嘲笑自己,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父母想让孩子怎么做,就要先做给孩子看。由于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父母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父母真正的意思。由于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例如,与孩子游戏时,事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看着孩子要哭时,妈妈可以假装哭,“我很难过,我不跟你玩了!”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温馨提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话正说,是一种艺术,正话反说,是一种误导。父母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说反话的习惯,给孩子更多正面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 上一篇:桃花红杏花白诗歌
- 下一篇:大专生毕业生活的自我评价